電腦技術文件我是偏好看原文,因為不管是台灣的繁體中文或者是中國的簡體中文,相對於原文而已都是有文化上面的落差,怎樣翻譯還是有背景文化知識的差異。
當然在中國翻譯的技術文件有非常多高強度的內容,當然中國的文章爬完之後我還是會去看原文的內容,因為有些東西我看中國翻譯的文章會看不懂,看原文反而沒有問題。
實際上桌面環境來說,我的 Windows 其實是英文介面,因為英文介面才能用鍵盤快速跳到指定字母開頭的項目,而且輸入 notepad 比輸入筆記本快很多。
當然我很希望台灣的技術文件可以更多,不過要問我的話,我看得懂英文的文件我也不會翻譯成中文,因為在從 DOS 世代一路走過來,除了名詞類有明確的翻譯對應資料以外,其他的部分看翻譯內容真的碰運氣。
因為不同的文化背景跟地理環境下,很多東西在台灣跟美國根本是兩件事情,你真的要問我的話,地理環境上面中國跟美國還比較接近。
為什麼我前面提原文,但是後面說英文呢?因為電腦技術規格文件最多在我看來還是英文,但是有些內容不是英文的,像是 CJK 相關語系技術文件等等,最早還是日本有完整的框架設計,看不懂的地方也是半看半猜了,不然就問懂日文的朋友為什麼這邊會這樣說。
語言跟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文化是有直接關係的,不管是簡體中文或者是繁體中文都是各自的文化,如果你覺得簡體中文的技術文件門檻比較低,我尊重你的選擇。
當然也有一些技術文件只有簡體中文的,那當然只能看簡體中文。如果要用市場需求看語言文化的保存的話,繁體中文最後會不會變成客家話跟廣東話的下場,我真的沒有把握。
我以前應該也有英文比較高尚的想法,不過到最後英文代表的是全球市場的競爭入場券,如果你可以不靠英文讓人花錢在你身上或者買你的產品的話,其實英文對你有沒有我覺得也沒有很重要。
你的技術或者產品可以讓你吃飽好好生活比較實際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